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正文

国奖学子传经送宝,助力学业规划与能力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 作者:祝心茹
  •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1:03
  • 浏览:22

为帮助大一大二同学们破解学业规划困惑、掌握高效学习方法,10月28日晚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电气楼408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活动邀请了夏玮祎、吴俊昊、何锡南、刘佳亿四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围绕“专业学习、竞赛科研、时间管理、项目落地”四大核心主题分享实战经验,逾百名同学到场参加。

针对“如何兼顾日常学习与竞赛训练”的普遍疑问,夏玮祎分享了自己“优先级管理法”。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确保专业课基础扎实,课下用清单表来划分核心任务与拓展任务,每日预留1-2小时弹性时间应对突发任务,既避免了顾此失彼,又保证了学习与竞赛的投入质量。

吴俊昊同学围绕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学习实践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以及学习与竞赛的平衡方法。他详细讲述了从初识创新基地到成功加入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学习与探索历程。他认为,创新基地不仅是做项目、冲竞赛的平台,更让他学会了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目标,在竞赛中补齐能力短板,而这种以目标带行动的思维,正是平衡三者的核心。

何锡南同学主要分享个人成长经验。他认为读书是投资自己的最好方式,借鉴赫尔曼·艾宾浩斯学习法,保持不放弃的定力,养成睡前复盘习惯,科学细分学习时间,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在竞赛规划上,明确目标、熟知规则、优化团队,反复试训、有计划推进备赛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

面对“学习效率低、目标不清晰”的痛点,刘佳亿分享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每日规划”的组合策略,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划分象限,优先攻克核心学业任务;每晚花10分钟写下次日学习清单,明确要学什么、学多久、达到什么效果,通过小目标积累,避免拖延,逐步实现长期学业规划。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针对竞赛入门难的问题,夏玮祎建议先从校级竞赛入手,熟悉流程后再冲击更高层级赛事;面对多科复习压力,吴俊昊分享交叉复习法——交替复习不同类型的科目,避免大脑疲劳。四位分享者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不少同学边听边记录关键要点。

交流会尾声,到场同学与四位分享者合影留念,定格本次干货满满的成长时刻。

学院始终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导向,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技能提升培训等活动,构建起互帮共进、经验互通共享的互动平台,为更多学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审核:张玉东 胡慧 庞洁丽)